文明互鉴,精彩纷呈。继3月11日大邑县北街小学与马来西亚孩子一起学习创作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后,3月18日,成都市大邑县北街小学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县国光第二华文小学再次连线,两校孩子一起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云使者,开展异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中国的粽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马来粽又蕴含怎样的文化意义呢?它又是如何制作的呢?一起走进马来西亚文化手工艺课——编织马来粽。
课程伊始,马来西亚的导师介绍了马来粽的文化背景:马来粽是马来人的传统美食之一,被视为伊斯兰开斋节的主要象征之一。编制马来粽的棕榈叶代表良心,米则代表无法满足的物欲,在开斋节吃马来粽,意味着经过斋月的反省。马来粽的四个角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无论转向任何一个方向,始终都会朝向伊斯兰教膜拜的方向前进,因此,也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要礼貌相待,互相宽恕。
了解完马来粽的文化,课程进入制作环节。马来西亚的导师播放编制视频,双方小朋友看后,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纷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以及两条约60厘米的彩带,跟着马来西亚学生代表学习编制马来粽。当编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孩子们积极上前与导师互动交流,导师再次讲解关键步骤,细致指导。通过学习、探讨、合作,孩子们最终完成了马来粽的编制。
课程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仍在讨论马来粽的编织方法,并向其他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手工成果。
世界文化和而不同,通过国际连线,两校孩子认识彼此的特色民族文化,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友谊,实现文化的美美与共,和谐共生。(张红)
大邑县北街小学,马来粽标签: 大邑县北街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