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傍晚,温岭市松门镇龙门港区,船老大潘福玲驶着满载渔获物的渔船缓缓靠岸,一辆辆货车早已在码头等候提货。
“禁渔期前最后一船货,水产厂、酒店等客户早早预订了。”潘福玲说,得益于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推广的零下60摄氏度船上速冻技术,自家海鲜的品质得到最大限度保证,市场价格翻番,“像当下热门的海鳌虾,售价一路从每斤一二十元上涨到四五十元,到目前超120元,仍供不应求。”
温岭渔业资源丰富,拥有近2300艘渔船,8万多名从业人员,水产加工行业规上企业数达60多家。起步于1983年的天和水产,集生产加工、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业务于一体,是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产值超2亿元。
多年来,天和水产积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与渔民抱团发展,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公司+渔户”,带动渔民增收
潘福玲从事远洋捕捞近30年,与天和水产合作已久。“他们对海鲜品质要求高,也乐于帮助渔民做技术提升,十几年来,有好货我们都优先供应,收购价也比较高。”潘福玲说。
天和水产负责人余训新介绍,公司按照“公司+渔户”模式,与渔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除了获取优质货源,遇上行情不好时,我们也会以保底价格收购,增强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把实用的捕捞和加工技术直接传授给渔民,帮助他们提高保鲜、环保水平。”
2017年,天和水产引进零下60摄氏度超低温冷冻柜,垫资供一批渔船试用。借助于船冻技术,水产品实现最大程度保鲜,售价翻番,渔民们增收不少。目前,在天和的协助下,已有五六十艘渔船实施改造,直接在船上安装了冷冻舱。
“我们主营海鳌虾、红虾等,海鲜捕捞上来,马上放入冷冻舱急速超低温冷冻,保鲜效果很好。出海一趟十来天,虾类运回岸上,和刚捕捞时的鲜度、口感差不多,直接带动收益增加。”潘福玲还试水做电商,销售的海鳌虾广受酒店、日料店等终端客户欢迎,“一年增收二三十万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抱团发展,引领行业前行
日前,位于天和水产厂区内的顺丰冷链仓储基地忙碌有序,每天都有500个至1000个包裹从这里发出。
高昂的快递费,一直困扰着当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和电商经营户。从事电商直播的朱振星说:“要做包邮订单,物流成本很高,江浙沪每单十元以内还能承受,如果要空运,三四斤的货快递费20多元。”
余训新曾去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等地考察,当地电商的快速发展引发他的思考:“温岭海鲜品质好,有资金有技术,但基层创业门槛高,个体户短时间很难突围,不如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于是,集产、销、仓配、培训、孵化、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海松创客”星创天地应运而生。该平台专注提供各类电商销售服务,快速孵化企业成长,并增设直播间,配备专职打包、发货人员,解决渔民后顾之忧。目前,“海松创客”已入驻浙岭渔、海速鲜、石塘半岛等31个团队。
“我们是通过制作短视频推广海鲜的,大家抱团发展后,场地租金低,原材料品质高且具价格优势,物流成本降低,天和还为我们推荐多元化销售渠道,拓宽了发展空间。”“海鲜舟舟”负责人林伟石说,预计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60%。
潜心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多年来,天和水产持续探索水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早在2010年,天和水产便启动逾2亿元的海鲜食品技改项目。2014年起,天和花费一年半时间,自主研发首款即食类产品烧烤青花鱼,上市后广受消费者青睐,首年销量几十万条。
近年来,天和还设立了研发中心,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校企合作,将先进技术引入当地,推动整个产业升级与发展。目前,香酥小黄鱼、香酥龙头鱼、虾片等休闲零食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多年来,天和水产深耕国内外海鲜精深加工领域,通过“两条腿”走路,也为当地渔民拓宽了致富之路。
“像海舫鱼、银鱼、红娘鱼等本地非经济鱼类,过去捕捞上来后,都是作为饲料低价售卖。但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中有些鱼类经过精深加工后,在国外是很有市场的。”余训新说,比如小银鱼,过去在本地并没有销售市场,经过天和水产的冷冻加工,出售到欧洲的中高端市场,原料价格翻了近十倍。
(本报记者颜 静)
标签: 温岭市松门镇龙门港区 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水产加工行业 温岭渔业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