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后,蜀乡大地的小麦从南至北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种粮大户、小麦专家脸上均露出丰收的喜悦。几个月前,小麦在播种和出苗时,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有些忧心忡忡。这个表情变化的背后是什么?
“今年的小麦生产是从最差的播种气候、最迟的播期中,创造了病虫害最轻、旱 地 小 麦 状 态 最 好 的 一年。”4月28日,站在梓潼县卧龙镇桂花村的麦田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勇总结了今年的旱地小麦生产。稻茬小麦方面,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也表示:从前期生产预判上看,是比较担忧的,但通过后期的调研,好于预期。
据省农技总站专家介绍,从全省多地的田间表现及有效穗数的增加,病虫害防治到位且轻于去年等反馈综合预判,我省小麦具备夏粮丰收的基础。
受天气影响,今年小麦生产“一波三折”
“这片小麦植株健壮、群体很大,再看小麦枝青叶绿,说明病虫害发生很轻。”在梓潼县卧龙镇桂花村,汤永禄拨开眼前密不透风的绵麦902介绍,去年小麦播种时,由于受湿害影响,我省小麦迟播现象普遍,同时前期一二类苗比例明显低于上一年,而现在看来基本不受影响。
“在成都平原,新都区、广汉市等地播期同样遇到湿害影响。”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俊说。
从播期的湿害导致迟播,再到苗期的复杂苗情,使得今年我省的小麦生产“一波三折”。克服播期湿害所带来的苗情复杂问题,从1月中下旬起,我省小麦专家多地走访,先后到省内平原区、丘陵区、攀西高原区等小麦主产地,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指导。通过加强苗情转化,专家下到田间指导生产,来自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全省农技推广部门等小麦专家与技术人员为保障我省夏粮丰收筑起一道坚实的堡垒。
除了天气因素导致对小麦播种不利的湿害影响外,3月的高温天气和后期的降温则是对小麦的生长有利。
省农技总站专家介绍,3月的高温促使全省大部分小麦开花提前,这带来的是灌浆期延长和千粒重增加,有利于小麦单产的提升。
有科技护航,优质品种让丰收有保障
梓潼县卧龙镇桂花村眼前这片与远处的天空接在一起的小麦,面积 1000 余亩,这片小麦的主人是国梅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今年他全部种植了绵麦902,“长势非常好。”李永兴奋地说。
“绵麦902是201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新品种。”任勇介绍,绵麦902具有丰产性突出、多抗性好、抗倒性强、品质优等突出特点,是我省近年来育成的标志性品种之一,审定后的两年中,绵麦902已创造多次高产纪录。
当天,在梓潼县长卿镇天星村,专家组在选取的代表性麦田里通过采用5点取样进行产量构成因素测定,最终计算出“绵麦902”今年的理论平均产量为每亩591.09公斤。
同样在梓潼县何宏仁镇石台村,有近1000亩绵麦903长势不输绵麦902,这个2020年新审定的品种同样来自绵阳市农业科学院。“今年的长势比去年还要好,穗子更粗大更饱满。”种粮大户何永金告诉记者,去年他也种了这个品种,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今年高产田块有望冲700公斤/亩。
在川西坝子,不少种植大户和公司选择了蜀麦830。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介绍,在崇州、大邑、邛崃等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蜀麦830”未见条锈病,极少量田块有蚜虫发生,总体评估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常年偏轻。
在成都市新都区,名为“川麦1247”的小麦即将收获。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抗赤霉病品种,还兼具产量高、早熟等特性。
“近年来,随着全省小麦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品种的抗性和丰产性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刘登才介绍,这些优质品种在抗性和丰产性上的表现突出,在让种植户和小麦专家省心管理的同时,也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媒体记者
杨都)
标签: 梓潼县卧龙镇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农技总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