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醴陵市茶山镇铁河口村,农机手张兵驾驶耕田机,翻越陡坡下田,踩住油门加力,在“晾”了一冬的土地上划出深深的泥痕。
打田,泡田,这是种水稻的必要环节。今年,醴陵市君信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称君信联合社)计划种早稻2023亩,尽管真正的“决战”时刻还没到来,但农资、秧盘、基质土等已提前准备,大田翻耕也在按计划进行。
大户是粮食生产的风向标,经历去年粮价相对低迷、种粮比较效益降低的低谷,株洲95万亩早稻的生产计划能否顺利落地?种粮是否真的就无利可图?
带着疑问,记者在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大户搞联合,“版图”在扩张
49岁的汤小丰看起来比同龄人显老,脸上深深浅浅的晒痕,脊背不由自主前倾,腰间随时别着卷尺。“种了30年地,改不了这身行头。”他对记者说。
君信联合社2021年5月注册成立,由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汤小丰担任监事长。在这之前,汤小丰一直是“单兵作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风雨洗礼,让他特别明白“十指抱拳力千斤”的道理。早几年,一批外地人来到茶山镇,流转农田规模种植水稻,折腾了几个来回。去年粮食价格不景气,他们索性一走了之。
“中晚稻价格每50公斤跌破110元,算算账还要亏本。”汤小丰掰着手指算,如果不在农资、机械、人工等方面控制成本,种水稻几乎无利可图。
市场行情的变化,倒逼大户搞联合。比如,每家合作社都有专业农机队伍,通过交叉作业,提高耕种收烘等环节的效率;或者上马新的设备和仓储库,让投入更加多元,风险共同承担。
君信联合社土地流转面积达5700亩,有大型机械设备80多台套,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公司化运行机制,人员分工更明确,管理更顺畅。“就好比田野里开来了一条‘大船’,往哪去都是一马平川。”汤小丰指着联合社旁占地3500平方米的循环式育秧大棚说。
交谈间隙,茶山镇长沙岭社区钟家山组组长汤建国应邀前来。根据此前达成的口头协议,君信联合社流转钟家山组158亩农田种水稻,流转时间为5年。当天,双方代表坐在晒谷坪里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君信联合社今年新增的土地流转面积共有1000亩,种粮“版图”扩张,种植早稻的意愿更加强烈。汤小丰与联合社的“战友”将2023亩的种植计划,上报给醴陵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补贴实打实,每亩最高362.4元
在产粮大市醴陵,提前谋划早稻生产的不只茶山镇。
孙家湾镇李家山村创新耕地流转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全村耕地统一流转,再按2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规模种粮主体;明月镇将1.9万亩的任务分解到村、到大户,在每个村安排5个以上集中育秧点,打造10公里的早稻生产示范长廊;泗汾镇石湾村依托醴陵市庞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早稻示范面积1800亩……
记者在田间地头寻到了这些动人的画面:从外地运来的基质土,整整齐齐码放在种粮大户的育秧工厂里;建设中的钢结构仓储车间,工人师傅的敲击声乒乓作响;耕田机高速向前的农田里,一群群找食的鸟儿四散飞去……
“大面积浸种催芽,要到惊蛰以后。”泗汾镇陈家垅村种粮大户李正春告诉记者,前不久国家部委发布消息,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相比于去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每50公斤分别上涨2元、1元和1元。
补贴也不打折扣。醴陵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廖作军,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醴陵市2021年度种粮补贴发放统计表”,种粮农民可拿到的补贴有中央耕地地力保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稻谷目标价格改革等7个类别,综合每类最高标准,每亩补贴资金可达362.4元。
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还根据自身条件,整合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比如,茶陵县制定了《关于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明确整合涉农资金164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天元区对集中育秧3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贴80元,对早稻移栽每亩补贴50元。
在市级层面,我市每年拿出400万元资金,用作粮食生产奖补专项资金,并在良种推选、良法推广、良地建设等方面,给早稻生产提供支撑。
“市场行情在变,但强农政策没变,我们稳定粮食生产的信心也没有变。”记者离开时,踌躇满志的汤小丰发出邀请:“半个月后,请再来育秧大棚看看绿油油的场景。”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翁晋 尹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