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自去年以来,广元市昭化区共选派18名科技特派员,奔跑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科技帮扶,助力农民增收。一年来,他们累计开展生猪、土鸡、蔬菜、核桃等技术培训83次,培训人数2400人次,帮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50个,引进水稻宜香优、广丰核桃、胭脂脆桃等新品种5个。
五月的昭化,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科技特派员们正对种植户们进行着一场场“实地技术指导”。
因地制宜为农户提供期盼技术
“要想今年有个好收成,播种育苗是第一关。”近日连续高温天气,时刻牵动着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市级科技特派员徐国刚的心。
“这几天气温比较高,旱秧覆的膜一定要及时取下,浇水一定要等到太阳落山后,不然就容易造成烧苗和稻瘟病的发生。”来到联系的中华村,徐国刚辗转在村集体专合社育秧田、村里的种植大户之间,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育秧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徐国刚是广元市第一批科技扶贫特派员,几年来,他先后深入射箭镇晒金村,磨滩镇磨滩村、中华村数百天,扎实深入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全心全意投身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深受好评。
磨滩镇中华村位于平均海拔950米的山区,是广元2017年的脱贫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20亩。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这是科技特派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年,徐国刚暗暗下功夫,针对山区稻田相对分散、海拔高、水温低等特点,对山区稻渔环境条件、稻渔设施、优质水稻栽培、稻田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规范,在技术标准上进行了多项创新。通过他的示范引领和技术服务,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解决了产业上的技术难题。
稻鱼种养让村民“一田双收”
中华村村民惊奇发现,用了稻田养鱼的新技术,同样的一块水田,竟然能有两样收获,不仅稻谷收成好,稻田里的鱼儿也长得好。
为了推广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科技特派员们多次深入田间进行指导,严格按照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认真加强日常管理,通过以渔促稻,以稻兴渔,全面提升稻谷和水产品品质。
据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技术、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绿色高效转变,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了“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保国家的“米袋子”,又鼓了农民的“钱袋子”。
“原来种粮效益低哟,一亩田挣不到1000元。自从稻田里养起了生态鱼,我们的米变成了生态米,收入直接翻了翻。现在田里既收米还收鱼,一亩田收入可以达到3000多元。”脱贫户白如平谈到这一模式时表示,有了技术和收入的“双保障”,大家伙儿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去年,昭化区推广山区稻渔种养2.5万余亩,成功实现“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优质稻谷售价达到4元/公斤,亩均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实现了一季田收益反超二季田。
“有什么不懂的就向特派员取经!”这个念头已逐渐深植进大家的脑海中,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杨黎明)
标签: 广元市昭化区 科技特派员 稻田养鱼 稻渔综合种养 生态经济学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