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汽讴歌的官网已经显示504错误,无法访问。
同时广汽讴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在去年关闭,不再提供新车信息查看和购买服务。
虽然售后还能去官方4S店,但客服表示,如果4S店经营不善,售后将转移到其他授权店铺。
前有广汽菲克,现有广汽讴歌,合资品牌在华接连退场。
这并非来得突然。
官网无法访问,停产停售
广汽讴歌官网无法访问,只是讴歌退出中国市场的最直接的表现。
早在去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公告称,广汽本田将整合资源发展电动化,在公告中却提到了广汽讴歌(Acura)。
“广汽本田将充分整合广汽Acura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
同时还指出:
“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
换句话说,2022年4月,广汽本田就已经预告今年广汽讴歌将停产停售。
同时,2020年开始广汽讴歌推出的一系列降价措施,也预示着广汽讴歌在中国市场快要生存不下去。
为什么会这样?
讴歌和广汽讴歌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讴歌的历史。
1986年,本田在美国成立豪华汽车公司——Acura,讴歌,同时也是日系第一个豪华品牌。
当时恰逢日美贸易战,日本向美国出口大量汽车是此次贸易战中最激烈的一场。
而日本向美国大量出口汽车,严重影响了当时美国的就业情况,甚至引发了全美范围内的抗议潮。
最终汽车贸易战以日本汽车企业赴美投资、自愿限制出口等妥协措施告终。
虽然自愿限制出口,但要想赚得更多,就得出口更昂贵的汽车。
本田讴歌就是这么诞生的品牌。
一开始讴歌也只是个“贴牌本田”,最初推出的Legend、NXS、Integra等都是本田的车型,冠以讴歌的名号在美销售。
而讴歌在美十分畅销,销量一度超过了宝马和奔驰。
比如1990年,讴歌年销量为13.8万,同年宝马和奔驰的销量分别为6.4万和7.8万。
同时讴歌的成功也刺激着日本的其他汽车企业,有一种说法是,丰田和日产是看了讴歌畅销以后才成立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
2000年后,讴歌在美推出了首款自主设计的车型:MDX;还有取代Integra的RSX和TSX。
中间讴歌销量虽曾受到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但讴歌在美国年销量一直保持在10万辆以上。2021年,讴歌美国年销量超过15.7万。
而在2006年,讴歌就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推出TL和RL两款轿车,但市场反应平平。
后续讴歌又在中国推出MDX、RDX、ZDX等多款车型,也没能拯救在华销量。
2016年,广汽本田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并设立讴歌品牌事业部,专门负责讴歌的“国产化”。
广汽讴歌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CDX、RDX、TLX-L三款国产车型,短期内改善了讴歌的销量,2017年讴歌销量达到1.63万辆,创下纪录。
但此后,广汽讴歌销量开始下滑。2021年,广汽讴歌年销量仅为6554辆,同比下降54%。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么为什么讴歌能在美畅销,在中国却无人问津?
价格高却知名度低
讴歌自在美成立以来,一直参与美国赛车运动,比如美国跑车俱乐部(SCCA)、美国勒芒系列赛、IMSA GT锦标赛系列赛等。
并且讴歌还多次获得冠军,其中在2007年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上,讴歌的一组队伍甚至击败了同组的保时捷车队。
参加赛车比赛的V6发动机、V8发动机等都用在了讴歌的乘用车上。
这一点有点像保时捷:通过赛车运动积累技术和口碑,再反哺乘用车,促进销量。
但这一套在中国却行不通。
首先,讴歌的价格在中国的一众燃油车里并不占优势。
比如讴歌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的TL和RL两款车,一款43万,一款68万。
知名度还没累积,价格却不便宜,导致买的人少,陷入了死循环。
而后续广汽讴歌推出的三款国产讴歌,价格区间也在20万-50万。
至于讴歌推出的其他车型还是以进口为主,价格也不低。
其次,讴歌的品牌宣传存在问题。
讴歌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6年,但有车主表示,一提到讴歌先想到的却是长安汽车的Logo。
左:讴歌;右:长安汽车
各大汽车网站上,车主对讴歌汽车的性能、驾驶乐趣、舒适性等方面都给予好评,但也有车主说,“开出去别人以为是长安的车,挺尴尬的”。
商标“撞脸”,更不利于消费者记住讴歌这个品牌。
而最重要的,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是大势,讴歌一直没有推出新能源车型。
在停售前,讴歌的三款车型仍然都是燃油车。
没能赶上新能源市场潮流,广汽菲克也吃过这个亏。
曾经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品牌,到了电动化时代却只能在中国汽车市场停产退出。
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车企只有拿出像样的产品和技术,并运用合适的宣传手段,才能保留一席之地。
大人,时代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