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礼仪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掌握国际交往礼仪,不仅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尊重,更是个人形象、民族素质的体现。
·习国际礼仪 拓全球视野
(资料图)
近日,天府七小以“礼”为主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互理解,让学生加强与异域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学习英语的价值。
文明拜访有讲究
在以“做客有礼仪”为主题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何端老师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会面礼仪、用餐礼仪、习俗与禁忌以及道别礼仪让学生们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礼仪上所存在的差异。课堂以“你曾去朋友家做过客吗?”“你拜访过外国的朋友吗?” “中西方礼仪是否一样?”“它们有何差别?”这四问作为导入,层层递进,激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背景,并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景之中,学生们也由此变得愈发积极活跃起来。该课堂还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知礼、懂礼、以礼待人,由此帮助学生树立起求同存异,尊重他人文化的良好观念。
礼物收送有讲究
在以“礼物收送有讲究”为主题的课堂上,学生们在吴丹丹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学习中国、阿拉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送礼礼仪,了解到了各个国家之间在禁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课程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出馈赠礼物过程中的三宝典——“以物表意”“得体为要”“反馈言谢”。在吴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通过这些生动的课堂展现与活动,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不同国家的送礼礼仪,了解到“礼轻情意重”,送礼只是为了表达心意,不在于礼物贵重与否的道理。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正确认识到了礼物的价值,礼物只是用来表达心意的其中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同时也认识到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要充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选择合适的礼物,并且能够做出合理的反馈。
用餐方式有讲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熙熙在使用筷子时,做了什么错误示范吗?熙熙在西餐厅用餐时,为什么上了趟洗手间,没吃完的牛排就被收走了?印度王子邀请中国客人体验‘手抓饭’时,为什么会产生尴尬?” 赵中友老师通过有趣的情境设置,从就餐方式、行为举止、风俗习惯等方面向学生讲解国际礼仪的规则,对比学习中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用餐方式礼仪,引导学生了解筷子的使用禁忌、刀叉的摆放寓意、打破对印度手抓文化的偏见,从而做到了解差异、尊重差异。赵老师通过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讲解,将繁琐细微的用餐礼仪规范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高度参与、兴趣盎然。
·以专业引领 促共同成长
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延伸与深化。英语组针对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积极展开听评课,以互鉴生共鸣,以专业为引领,促进共同成长。
王涛部长对三位老师的课堂提出了表扬,认为国际理解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承文化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广泛了解各种异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民族心态看待并接纳世界历史与文明,三位老师在这方面都做了有效的尝试。
同时,她也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呈现多样性,还要寻找共性。要正确挖掘礼仪的话题意义,关注礼仪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发展。
此次以“礼通天下,谊满人间”为主题的国际理解课程研讨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实施这门课程要义的把握,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国际礼仪涵养方面的了解,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黄小林 通讯员 赵中友)
天府七小,学子,习国际礼仪,拓全球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