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啮齿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们长着两对门牙——一对上门牙和一对下门牙。
2、这两对门牙伴随它们一生,在不断的噬咬中,门牙尖端也变得像凿子一般。
3、啮齿动物没有犬齿,许多种啮齿动物的门牙和臼齿间长着一块毛茸茸的软垫,可将诸如木屑等不能食用的东西阻挡在嘴壁和牙齿之间,防止它们进入口腔。
(资料图片)
4、很多啮齿动物长有颊囊,用来暂时储藏食物。
5、啮齿动物大多居住在洞穴中,也有一部分居住在树丛和水中。
6、几乎所有的啮齿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但也有例外,比如松鼠就是一种既食草也食肉的啮齿动物。
7、 鼠类的牙齿高度特化。
8、上下各有1对门牙,缺乏犬齿,留有齿隙,前臼齿消失或1~2枚,臼齿3枚。
9、其门齿仅在前面有珐琅质,所以后面的软齿质比前面消耗快,结果形成总是尖利的凿刀形门牙;此外,门齿无齿根,能终生生长,所以必须磨损,以求得生长平衡。
10、两个相对的门齿如不能相遇在一起,对它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11、这一独特的磨牙特性,使其牙齿非常尖利、有效。
12、这也是鼠类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13、牙齿的这一特性,不是鼠类特有的,实际上鼠类这一特性出现相对较晚。
14、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目类群就有这一特性。
15、多瘤齿类是一种相当小的、似乎是最早的,有些象鼠类的一种食草哺乳动物,出现于侏罗纪,其数量大概从来都不很多,并于始新世早期灭绝,其牙齿特点也与鼠类相似。
16、现有的袋熊、岩狸、狐猴和兔类牙齿也具有这样的特性。
17、但象鼠类这样极端特化的例子很少。
18、 鼠类另一重要特征是其发达的颌骨区域以及从此开始的、参与下颌运动的咀嚼肌。
19、下颌骨窝位于鳞状骨颧突的腹面,是一个拉伸了的关节窝,缺少下颌窝后突,其作用是控制下颌的前后运动。
20、颧弓位于颧骨的中部,其作用是连结上颌颧突和鳞状骨颧突。
21、框后突变化较大,有些种类有,有的缺。
22、乳骨突较大,多数可见翼蝶骨管,但有的很小,难以发现。
23、其他特征还包括锁骨的结构,前后足的趾爪数量、结构变异,颞肌数量变化等。
24、 咀嚼肌的类型 鼠类颌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附着在其表面的咀嚼肌,控制门齿的闭合,实现啮咬的目的。
25、其原始咀嚼肌分为三种类型。
26、这种模式称为始啮模式,在现存的啮齿类中,只有山河狸属此模式。
27、 表层咀嚼肌 起于上颌骨颧突的咀嚼肌结,终于下颌骨底部的中后缘和角突。
28、 侧面咀嚼肌 从表层咀嚼肌后面沿颧弓下缘开始,到下颌骨底部中后缘终止。
29、 中层咀嚼肌 很小,沿颧弓中央内部开始,到下颌齿列后部结束。
30、 下颌骨 咀嚼肌在上着生部位和结构也有变化。
31、松鼠型中,下颌骨隅突与下门齿齿槽在同一垂直平面,冠状突发达。
32、而豪猪型中,下颌骨隅突在下门齿齿槽垂直平面的外侧,冠状突退化。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