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钊,男,土家族,1989年2月出生,贵州德江人,2015年10月参加工作,德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员,2021年5月被选派到高山镇河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田钊带领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情系群众,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河下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乡村振兴开新局做出积极贡献。
强组织,做群众的“知心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田钊深知只有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合格过硬,乡村振兴才有保障。“建强村级党组织,夯实基层堡垒”成了他驻村的第一目标。
村“两委”换届期间,田钊一边做好换届交接村干部思想工作,一边保障换届工作稳步推进。经过数月努力与辛勤付出,选优配强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学历与年龄实现“一升一降”,大专以上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平均年龄降至37岁,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全面优化。
田钊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抓党建的基础,不断推进理论学习进支部、到个人,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群众会、田坎会”为载体,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及各项惠农富民政策等60余场次。“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到邻村洞佛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接受精神洗礼,党员党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疫情防控和抗旱救灾、带头开展乡风文明、村级治理等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兴产业,做群众的“领路人”
“千条理、万条理,村强民富是硬道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义”。如何因地制宜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成为田钊的一大难题。
村里存在未有效利用的梨子基地约500余亩。充分掌握情况后,他迅速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农户意愿,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得知梨子基地适合种植铁皮石斛,地下能够种植天麻等中药材,他反复与村“两委”研究并向镇党委政府请示,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后坚定了发展信心。
2022年3月,经他带领河下村“两委”与企业多次沟通协调后,成功引进一家集培育、栽种、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铁皮石斛企业,到村投入资金1736.3万元,发展铁皮石斛618亩(第一期300亩),“空中挂鲜果、树上长金条、地下生元宝”在河下村变成现实。为了让群众的利益最大化,他多次与企业协商,土地流转价格由原来的130元/亩提高到150元/亩,每5年上浮20%。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土地流转金达4.5万元/年,常年解决就业800人次,辐射带动435户1335人持续增收。
他还充分利用河下村花椒专业合作社林下空闲土地,动员群众在空闲土地中种植烤烟、玉米、大豆等农作物550余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宽。
办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要牢牢守住返贫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田钊始终铭记于心。
驻村两年以来,他完成了监测对象、低保户、残疾人家庭、重病户、脱贫户等重点人群走访全覆盖,每到一户,他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耐心倾听群众诉求。通过群众会、小组会、院坝会等43场次,充分听取群众心声,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常态化开展防贫预警动态监测,按月主持召开防贫预警安排部署与研判会,对上级反馈的预警线索及时入户核实,对群众收入情况、“3+1”保障进行动态排查,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河下村完成新增纳入监测2户10人,消除风险4户17人。落实各项帮扶措施64户。兑现省级“民生保”0.3万元,落实防贫预警救助金0.2万元。
抓治理,做乡村的“守护人”
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田钊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村级治理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有效改善村居环境,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问题,田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为河下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
2022年,修建产业路4.5公里、生产便道5公里,新建化粪池14座,涉及补助资金2.52万元。对接市县帮扶单位解决河下村办公设备1套、抽水泵1套、抗旱救灾资金3万元。走访慰问困难家庭26户,发放慰问资金5万余元。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光正好,田钊同志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群众一起,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 德江微组工
编辑 田勇
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