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新视界 出品
(资料图)
作者|李猛
编辑|蒋浇
经历高管离职、暴力裁员等一系列风波后,轻松筹被传寻求出售。
近日,有消息称轻松集团正在市场上寻求整体出售,估值为20亿元,并与众安、水滴、阳光保险等意向方多次接洽,但最终未达成收购事宜。轻松集团随后否认,表示未有相关计划。
不过,种种迹象显示,轻松集团面临多重经营压力。
成立于2014年的“轻松筹”,是国内最早的大病筹款平台,业务模式是在众筹成功的项目中收取2%服务费。趁着互联网的东风,早期轻松筹发展十分迅速,共斩获4轮融资,投资方不乏腾讯、IDG等知名机构。但2017年C轮融资后,再未传出融资消息。
公益能否做成生意?轻松筹这类互联网众筹平台一直饱受争议。作为行业先行者,轻松筹从最开始的公益导向,再到后面的业务扩张,盈利始终是难题。随着“诱捐”、“抽佣灰产”等透支公众信任力的事件屡次爆出,监管越加趋严,轻松筹也渐渐失去对资本的吸引力。
众筹滋生灰产,轻松筹的硬伤
“轻松筹有硬伤。”
轻松筹传出20亿元寻求整体出售后,一位咨询公司合伙人如此评价。该合伙人表示,轻松筹发展受限,与监管政策收紧有直接关联。监管趋严下,轻松互助平台关闭,互联网保险新规实施对其业务形成明显制约。
作为大病筹款的先行者,轻松筹早期发展顺风顺水,也确实帮助到了一部分急需救病钱的人们。但在流量收割和信用消耗之下,轻松筹的商业模式始终不被人看好。
95年的陈雪回忆到,自己大三那年,室友患了重病需要20万进行长期化疗。由于室友家庭十分贫困,难以拿出款项。发现轻松筹宣传广告的陈雪,于是建议室友发布信息筹集款项,在同学们的转发互助下,最后陈雪室友筹集了13.6万。
对于陈雪室友这类无钱就医的人说,轻松筹确实帮助其解决了燃眉之急。轻松筹以微信朋友圈、QQ转发的熟人求助裂变模式,也获得了流量的涌入,一度与彼时的快手、拼多多、趣头条并称为“下沉市场四大天王”。
根据轻松筹披露的数据,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
不过,商业公司需要生存和盈利,无法百分之百做公益或慈善。凭借众筹获得巨大流量后,轻松集团、水滴公司这类互助平台,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众筹+互助+商保”的模式组合,变现落脚点是“商保”业务。
但发展过程中, 轻松筹因管理不善和众筹丑闻,孕育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有患者发布信息时曾问询轻松筹工作人员,缺少相关证件怎么办。轻松筹工作人员回应称,筹款人只需要提交相关的医疗证明,无需提交资产审核和鉴定,即可发起筹款。
这样的低门槛,几乎是搜索一张病历就能用,套用模板就可以博同人们善意和金钱,群众的爱心在这里被过度地挖掘与透支。甚至于,轻松筹还养肥了一批专业的“灰产”。
有媒体报道,一位患者称遇到主动表示能帮助筹集治疗费用的平台工作人员。仅一个月,该患者就在平台筹款约12500元,结算却发现到手仅8040元,35%筹款被对方“抽佣”。事情发酵后,轻松筹、水滴筹回应称将严厉打击此类行为。
公益光环下灰产盛行,网络互助平台频遭监管点名。2020年9月,中国银保监就发文指出,部分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
采用预付费模式的轻松筹,恰恰踩中了“资金池”等红线。
尽管轻松筹未公布资金数据,但有业内人士曾估算,若是按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每年70亿元左右沉淀资金,能得到超过2亿元的净利润。这还没算上轻松互助沉淀的现金。外界也质疑,轻松筹为了利润才会审核不甚严格。
备受争议下,2021年3月24日,轻松互助宣布正式关停。彼时,据最新一期均摊公示显示,轻松互助的均摊人数高达1734.8万。 这对于凭借“众筹+互助+商保”的模式组合而立足的轻松筹来说,不吝于是一次“断臂”。
裁员、融资停滞,
公益变现走不动了?
外部监管趋严、叠加自身业绩不佳,轻松筹融资也陷入停滞。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7年获得28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后,轻松筹再未融资。融资停滞的4年里,后起之秀水滴筹已上市。
2019年9月,轻松筹更名为轻松集团前一个月,市场上传出了“众安在线计划投资轻松筹8000万美元”的消息,但是迟迟未能等来后续。当年12月,又传出“众安在线退出,阳光保险或投资8000万美元”的消息。
然而,传闻中的这笔融资,同样没了下文。
为了强化保险业务,轻松筹于2019年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保险业务。轻松集团创始人杨胤邀请了前安心保险总裁钟诚加盟,担任轻健康保险事业群CEO;随后,原弘康人寿首席风险师张科也出任轻松集团CEO。
此后,轻松筹在保险领域狂奔,初心也离公益越来越远。甚至在争夺流量和商业变现路上,不惜虚假宣传。
“免费领65000元重疾保障金”、“一元投保”。一直以来,轻松保广告在社交平台频频可见,但消费者却投诉不断。有消费者反映称,所谓的“一元投保”,在购买后却是次月142元起的连续扣费,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乱象频出,监管脚步也渐渐靠近。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公布了多种健康险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并点名轻松筹、水滴筹旗下保险平台。
银保监会指出,这类平台在宣传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过程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或首月多收保费等问题。
同一时间,轻松集团两位CEO张科、钟诚先后离职。之后,轻松集团曝出了暴力裁员的负面消息。有网友称, 轻松筹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将人力外包方签下的数千名员工优化调整。
在此之前,轻松集团的创始人杨胤曾为公司画了一张宏伟的蓝图,即覆盖“检+医+药+康+险”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健康保障矩阵,为用户提供“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相结合的一揽子健康解决方案。为此,轻松筹还入股了一家互联网医院。
随着高管接连出走,轻松集团业绩和商业模式承压,想要实现这一宏大蓝图绝非易事。 “公益”与“生意”如何平衡,这一问题时刻限制着轻松筹的发展步伐。再加上竞争对手和监管制约,轻松筹变现的每一步都很难。
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