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2028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简称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IVH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智能交通兴起于欧美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排放、能源消耗过大及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严峻,而土地、能源等资源日益紧张,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过度建设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一些新技术运用,来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率。
美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电子路径诱导系统(ERGS)。1989年,美国提出了利用高科技改善交通状况的30年战略计划,即IVHS(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s)。1994年IVHS更名为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成立,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标准、组织技术论坛等。1995年制定了《国家ITS项目规划》,使得美国的ITS从规划逐步向建设实施阶段过渡。1998年美国发布《面向21世纪的运输平衡法案》(the 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for the 21th Century,TEA-21),该法案中规定,1998年至2003年,国会需拨款12.82亿美元用于发展ITS。2004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交通法案》(Safe,Accountable,Flexible,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A Legacy for Users,SAFETEA-LU),该法案规定,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与运行试验,推进智能基础设施、车辆和控制技术的集成,并为实现这些课题所必要的其他相关行动制定全面计划。2012年,发布《迈向21世纪法案》(MAP-21),计划2年内投资1010亿美元用于近100个项目的建设。2014年12月,发布《ITS战略报告(2015—2019)》,强调社区出行模式转变,加快车联网、自动公路系统等技术的建设。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美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美元,并且增速保持高于经济增速的水平。
日本“通产省”在1973年已发起了ITS的研究。1995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面向高度信息和通信社会推进的基本方针》,其中“道路交通信息化”被列在首位。同年,与ITS研究有关的“四省一厅”(邮政省、建设省、运输省、通产省、警视厅)联合制定和发布《公路、交通、车辆领域的信息化实施方针》,提出了日本ITS研究开发的九大领域。1996年7月,由“四省一厅”联合制定《关于推进ITS的总体构想》。这对日本ITS的推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提出了日本未来20年ITS的长期构想、ITS开发和实施计划以及ITS功能目标,明确了产、学、官、商的合作开发机制,铺平了发展ITS成为基本国策的道路。2013年,日本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近500亿美元。
欧洲的ITS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领域涉及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1986年,欧洲19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界开始实施EUREKA联合研究计划,旨在建立跨欧盟的智能化道路网。1991年成立了欧洲道路运输远程通讯实施组织(ERTICO)。第二阶段是2003年开始,欧洲提出eSafety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加快交通安全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为道路交通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美、欧、日是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应用最好的国家及地区。从它们的发展历程看,国家政策指引及产业投入是智能交通快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也基本上完成了ITS体系框架的搭建,并根据自身情况在重点领域推动大规模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不仅限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它还在城市规划、公共安全方面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常用技术主要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光电分析处理技术等。目前,大部分车辆通过4/5G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对车辆、人员、路线、场、站等的位置坐标相互关联和查询;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定位与授时;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对参与公共交通各要素的全方位分析,如智能排班、智能调度、决策分析、路线优化等产品;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员驾驶行为识别可以有效识别及确认其是否按照规范进行驾驶。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大多数还处于基于位置数据的集中监控和集中调度的水平,未来的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是一个更加综合、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高新技术行业。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规划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性已成大势所趋。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454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36亿元,预计未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智能交通行业目前正在走向变革的攻坚期,原有系统集成业务不足以支撑业务的增长,而且面临着互联网企业的降维攻击,集成企业转型去做交通数据、资产运营业务的凤毛麟角,即便有也在摸索期,转型较早的易华录其重心也已经放到可运营的数据湖业务中,智能交通业务不再是核心业务,华录易云以及几家各地原为开展智能交通业务的子公司也挂牌转让股权。
停车、多功能杆件/智能化路侧设备、交通流数据、出行数据等可以商业化经营的领域,以及配时优化、精细化跨领域管理、执法数据挖掘将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重点。传统的集成和设备市场,依然会有较大的存量市场更新需求,但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