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迎来了“国培计划”(2022)——西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跟岗研修培训班的学员,展开了为期半天的研修活动。此次研培由“和乐”李星名师工作室承办,培训议程包含中小学音乐课例展示、地方文化艺术交流及工作室领衔人李星“音为有爱 美美与共”专题分享。
活动开始,由工作室成员罗月月老师代表工作室欢迎西藏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代表到学校学习交流,并介绍培训活动议程。
聚焦传统文化 研修助力成长
(资料图)
近年来,新世纪光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学校美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多渠道开辟美育教育视角,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美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作室为探索音乐课教学类内容中的歌曲进行多声编配路径,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符号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故此次“国培计划”西藏自治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活动所展示的两节课例均以此为研究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是钟洁老师带来的《螃蟹歌》(选自四川省地方音乐教材《川腔蜀韵》)。《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旋律诙谐、活泼风趣。本课通过创设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遇到螃蟹并观察螃蟹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有趣故事的情境,以“敲石头”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融入模仿螃蟹“吐泡泡声”的二声部演唱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多声部歌唱体验,并通过创编方言歌词加深地方性特色及诙谐的情绪,整节课颇具情节性与戏剧性,十分有趣。
接着,梁名扬老师带来了人音版七年级(上)的《银杯》。梁老师以一段蒙古舞经典剧目《奔腾》片段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紧接着引导学生加入骑马拉缰绳的舞蹈律动,让原本拘谨的初中年级同学迅速放松,快乐地融入在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后结合舞蹈律动情绪加入多声编配的低音固定音型和高声部持续音,高声部旋律辅以女生蒙古族揉臂律动和学生利用象声词马蹄“嗒嗒”声创编的低声部男生骑马律动,通过充满民族特色的两组律动带动学生情绪感知、表现,并与最后的歌曲演唱形成三个声部。
聚焦传统文化 研修助力成长
此次研修活动所展示的两节课例分别由工作室钟洁和梁名扬两位老师主研和执教,在工作室所有成员“同侪并行、共商共议”的努力下,确定了最终的教学方案。
课后,工作室秦廷宇、罗月月两位老师分别代表研究团队针对两堂课从研究背景与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重难点与教学策略、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音为有爱 美美与共
工作室领衔人李星专题分享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音为有爱 美美与共”为主题对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促进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分享。李星先以一首原创获奖歌曲《我在温江遥望雪山》对远到而来的学员们表示欢迎,接着,从名师工作室教师的工作室结构、专业成长方式、专题研讨、工作室成果等方面进行工作汇报。李星老师强调,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以践行终身的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的专业素质,只有通过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才能促进工作室教师成员专业成长,才能不断提高学校学生艺术素养,助推学校美育工作。
弘非遗文化 促艺术交流
最后,工作室老师与来自西藏的骨干教师代表进行了愉快的文化艺术交流,大家一起在四川民歌《采花》中体验“四川盘子”的敲、点、轮、滚,在藏族弦子中体验藏族舞蹈的轻柔舒展。多彩的非遗文化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
美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互学互助,共同发展。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和乐”李星名师工作室水平和风采,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交流不是终点,更是奔赴的方向。“和乐”李星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不负春光,逐梦前行。(李林 通讯员 姜童瑶 曹旭)
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