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历来重视学校课程建设,积极参与区域教育改革,2023年5月24日早晨,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专家一行及四川师范大学核心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冲走进磨子桥小学视导,指导学校“五育融合”课程建设项目工作。
首先,专家组观摩了由磨子桥小学刘婷婷老师执教的一节五育融合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刘老师给出了品读李大钊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核心任务,通过“讲故事”“演课本”“画情节”“写诗歌”等几个子任务,让学生通过充分查阅资料、小组汇报、音视频感染以及课堂现场戏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走进了李大钊先生崇高的精神世界。课堂环节层层相扣,气氛活跃,情感丰沛,戏剧表演情境再现了李大钊先生从容不迫、坚强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磨小一贯坚持的戏剧教育,在该堂课上,学生们的精彩演绎中,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
听课结束后,马莉副校长向专家组作《让每一个生命绽放不一样的精彩》五育融合课程建设主题汇报。汇报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入手,重点汇报了学校课程设计总体思路、课程基本框架、课程开展图谱等。学校坚持以五育融合为指向,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通过七大课程来实施五育融合:道德修养底色课程、学科基础本色课程、健康成长活色课程、以美润心特色课程、劳动创造出色课程、校园生活增色课程、学科活动亮色课程。
汇报结束后,专家们与磨小全体行政干部以及课程建设项目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教科院武侯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杨庆文、武侯区教科院教研员兰图、孔丹丹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谈到,本次融合课堂体现了语文学科融合戏剧教育,通过学习任务群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在五育融合课程方案设计上学校有很多对阳光教育理念的传承和思考,但还应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横向和纵向分层,梳理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武侯区教科院副院长汪翼总结到:磨小五育融合育人课程有明确的传承性,有丰富的创造性。今后还要完成课程理念的“清理”和课程结构的“瘦身”。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核心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刘冲主任对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指导。在构建学校课程建设框架方面,刘冲主任提出要从课程背景、课程愿景、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6大领域进行思考。在课程背景上,要重点关注区域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学生状况、学校管理等内外部环境。
在课程愿景上,要进一步根据磨小发展情况思考课程哲学与课程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可以从横向(依据课程类型来分)与纵向(依据课程层次来分)结合的方式进行架构;在课程实施上,要着重思考其实施途径与具体课程设置问题;在课程评价上,建立学生-教师-方案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在课程管理上,建立组织制度、资源保障、课题研究等机制。
听完专家们的点评和指导,参会的行政和老师都受益匪浅。陶真刚校长表示本次视导为学校持续开展五育融合育人课程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将继续开展课程建设研究,从顶层设计出发,按照专家指导的要点将课程设计再次梳理,落实落细课程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学校课程是学校工作的心脏,是学校改进和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本平台,学校将借力本次视导,逐步提升完善五育融合育人体系,为师生核心素养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黄小林 通讯员 郭涵)
五育融合,成都市磨子桥小学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